close
  性別失衡的振興經濟方案擴大內需?被漠視的內需就在女人身上!婦女新知基金會婦女節記者會 2009年3月7日Ø記者會出席代表:范雲(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、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)劉毓秀(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)劉梅君(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、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)沈秀華(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、清大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)梁育純(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、執業律師)     婦女節前夕,藍綠政黨為審查4年5000億「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」,立院爆發嚴重衝突,在野黨批判預算規劃失衡、重北輕南;但沒有人注意到這5000億的龐大資源分配,其實也是性別失衡、重男輕女。經濟危機,女性所受衝擊更甚男性     國際婦女節起源二十世紀初,歐美各地女性自發性走上街頭,抗議女人被壓迫與不平等對待,大聲要求增加工資、縮減工時、以及選舉權。100年後的今天,女性的工作權益仍舊被遺忘,尤其是在經濟危急的時刻,女性往往被要求讓出工作機會給男人、回家自謀生存。     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[1]與國際勞工組織(ILO)[2]這幾天紛紛提出警告,認為經濟衰退對女性的影響高於男性,因為女性的平均薪資本較男性為低,而且多從事不穩定與兼職的工作。國際勞工組織預估,今年全球失業婦女可能比去年多出2200萬人。     從近來本會接獲的電話顯示,有越來越多剛懷孕或生產的婦女,被公司以不景氣為由解聘;而且近來遭受無薪假影響者,多為生產線作業員,通常為女性居多;負擔育兒責任而無法全職工作的單親媽媽,經常選擇兼職、彈性高的工作,但這些工作往往因為取代性高,因此在經濟衰退時最容易被裁減與縮編。但我們在這一波失業潮、無薪假的統計中,卻無法看到政府進一步針對「性別統計」進行分析,更遑論政府如何找出失業女性的需求,讓拼經濟的同時也照顧到女性需求。重男輕女的4年5000億振興經濟方案     劉院長護航4年5000億特別預算的理由,始終停留在總體經濟成長率的提昇。我們並非不支持政府投注經費振興經濟,但是從政府提出的概略經濟數字中,我們完全無法瞭解這一波的振興經濟方案,對於不同性別的公民將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?什麼樣的工作機會會被開創與釋出,而這些工作機會又解決了哪一群人的失業問題?     檢視這一次4年5000億的特別預算,除了花在就學與就業安定的367億元,超過4000億的經費擬用於硬體工程建設。根據去年(2007)主計處的就業統計,工業(包含:礦業及土石採取業、製造業、電力及燃器供應業、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、營造業)的就業人數中有將近7成為男性,女性就業人數不及男性的一半。也就是說,政府宣稱這一波振興經濟方案可能開創出的就業機會,恐怕是性別不均等的,其所能解決的男性失業遠遠高於女性失業。失業女性若想寄望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,恐怕要大大失望。     政府在思考提升經濟、創造就業機會時,不能只著眼於整體失業率與無薪假的人數,總體的勞動統計無法反映不同性別的人,在這波失業潮中所受的衝擊。我們認為公部門提出任何經濟振興方案前,都應該納入性別觀點,考量資源分配的性別平衡,避免以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為由,掩蓋其所造成的性別不平等。被漠視的內需:內需非常大,只是看不見     上個月發生媳婦悶死癱瘓婆婆的人倫悲劇[3]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討論,媳婦自首後說道:「我獨力照顧婆婆力不從心,壓力大,沒薪資,比外傭還不如!」清楚點出台灣社會如何將女性家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免費、義務、有愛心的照顧者。而且不只是其他家庭成員如此,連政府在規劃照顧政策時,也理所當然的把現有的家庭無酬照顧者當作毋須解決的部分,而僅規劃殘補式的福利措施。     從現有的數字估算,台灣目前有四十萬需要長期照顧的老人與失能者在家照顧,去年請領保母補助的人數也只有12000人,和每年20萬的出生人數相去甚遠。我們並非倡議家庭免除所有照顧責任,而是認為,家庭照顧責任不能理所當然的單單被視為媳婦、單身女兒、妻子、老媽等女性家人的責任,而應該由政府、社會與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分擔。     台灣的生育率已經跌破1.12%,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;而且人口老化速度正在迅速攀升,從現在每十人中有一個老人,到2025年,每五人就有一個老人。這些數字反應出台灣有非常急迫且龐大的照顧需求,沒有普及且多樣化的照顧體系,台灣人口失衡嚴重將更為嚴重。但是政府卻忽視如此重要的民生需求,遲遲不肯規劃與投注經費於高瞻遠矚的「照顧公共化」政策,只有當探討社會少子化趨勢是否將造成國家競爭力下降時,或是發生媳婦殺死婆婆的人倫慘案時,才來怪罪個別女性不生育、心腸狠。     擴大內需似乎成為政府救經濟的神主牌,只要以擴大內需、救經濟為名就要求全民買單。但我們想要質疑的是,多年來婦女與社會福利團體不斷要求政府建制公共照顧體系,以減低家庭照顧負擔、提升照顧品質,避免女性淪於無酬且負擔沈重的家庭照顧者,但政府總以缺乏財源為由延遲開辦,或是縮三扣四、討價還價。因此,台灣不是沒有「內需」,而是政府沒有看見台灣沈重的照顧需求。照顧體系民生建設也是國家重大基礎建設     國際勞工組織(ILO)提出建言,認為在經濟危機正是政府思考社會政策新方向的機會,當政府設計和執行經濟振興方案時,應該投資於更有助於婦女就業的基礎建設。若從多數由女性從業的照顧產業思考,台灣到去年(2008)年底,外籍看護工人數已經超過16萬人,加上雇主自行負擔的就業安定基金,台灣家庭每年聘用外籍看護工所付出的成本就超過400億。而且由於多數外籍看護工被迫負擔超過一人的工作量,若將這些私人聘僱的工作機會,轉化為「照顧公共化」政策而由國家聘僱,將帶來不只16萬個工作機會,其所創造的「經濟成長」也才能如實反映在政府急迫想提升的GDP數字。因此,國家建制公共化的照顧體系,不但不會拖垮經濟,反而能夠造就永續發展的民生建設,對經濟有絕對正向的助益。     此外,當政府在談基礎建設時,我們認為應該挑戰「建設」的意涵,所謂的公共基礎建設不是只有工程硬體建設,服務輸送體系、人才的培養、文化的提升都是國家重大基礎建設的一部份,若政府一味將建設著眼於造橋、鋪路、蓋屋,甚至越過事前該做的環境評估就急於大興土木建設,又不把照顧需求等民生建設視為優先且急需的建設項目,那麼我們幾乎可以預期,這一波為了挽救經濟所做的工程投資,恐怕只會帶來更多的蚊子館和生態環境破壞,而無法實現國家資源公平合理分配的性別正義。[1]詳見中國時報2009年3月5日報導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5040154+132009030500509,00.html[2]詳見中央社2009年3月6日報導:http://n.yam.com/cna/international/200903/20090306580104.html[3]詳見中國時報2009年2月12日報導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110503+112009021200234,00.html 轉載自:http://blog.roodo.com/awakeningfoundation/
徵信社,徵信
 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daai00703 的頭像
    wdaai00703

    前度劉郎今又來

    wdaai007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